工伤律师如何选择案件等级

196人浏览 2025-09-18 05:26:04

7个回答

  • 最佳回答
    微笑的永远站
    微笑的永远站

    第二十三条,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在企业职工遭遇工伤之后想要申请工伤赔偿的话,首先要去进行工伤认定和鉴定。对于工伤认定和工伤鉴定来说,大家既可以自己去申请,如果大家没时间或者不方便的话,也可以委托律师申请,律师可以代办工伤鉴定的,小编搜集了一些有关工伤鉴定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1、工伤认定、鉴定你可以自已去申请,也可以委托律师帮你去申请的,不过伤残鉴定还是需要本人过去才能鉴定的。

    2、《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八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六条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3、伤残鉴定的依据是《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只要办好委托手续和证件,律师可以代办工伤鉴定的。根据我国的工伤鉴定标准可以对于企业职工的工伤程度进行鉴定。进行工伤鉴定的相关部门对于企业职工工伤鉴定的结果,需要及时的送到申请人手中去。如果大家对于代办工伤鉴定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咨询律师。

  • 荔枝
    荔枝

    选择工伤案件等级是工伤律师在接受案件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工伤案件的等级根据案件的复杂性、争议程度、法律风险等因素来评估和划分。以下是工伤律师选择案件等级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1. 案件的事实和证据: 工伤案件的事实和证据的复杂性直接影响案件等级的划分。如果案件的事实清晰明了,证据充分且容易获取,那么律师可以选择较低的案件等级。相反,如果案件的事实复杂,证据不足或难以获得,律师可能需要选择更高的案件等级。

    2. 法律和争议的复杂性: 工伤案件涉及的法律条文和规定可能各异,而且案件的争议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案件的法律问题简单明了,争议不大,律师可以选择较低的案件等级。如果案件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律师可能需要选择更高的案件等级。

    3. 客户需求和资源: 律师在选择案件等级时还需要考虑客户的需求和资源情况。有时客户可能对案件的结果非常重视,愿意付出更多的费用和精力来争取胜诉,这时律师可以选择较高的案件等级。而如果客户对结果不是非常看重,或者资源有限,律师可以选择较低的案件等级。

    4. 律师自身能力和经验: 律师在选择案件等级时需要考虑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如果律师具备处理复杂工伤案件的能力和经验,可以选择更高的案件等级。相反,如果律师对工伤案件的相关法律和程序不太了解,或者经验较少,律师可能需要选择较低的案件等级。

    选择合适的案件等级对于工伤律师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确保律师能够处理案件的能力和资源,还可以提高案件的胜诉几率,为客户争取到合理的赔偿和权益保障。律师在选择案件等级时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决策。

  • 613456
    613456

    选择案件等级的主要依据是工伤律师对案件的评估,评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因素:

    1. 案件的可行性:工伤律师需要评估案件的可行性,即案件是否具有胜诉的可能性。他们会考虑事发地的相关法律法规、职工的工伤情况、相关证据的充分性等因素,以确定案件是否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和证据支持。

    2. 案件的复杂性:工伤案件的复杂程度不同,有些案件可能涉及多个法律问题,需要解决复杂的事实纠纷。工伤律师会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来评估案件的等级,复杂度越高的案件往往会被认为是高等级案件。

    3. 赔偿金额的大小:工伤案件的赔偿金额也是选择案件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赔偿金额较大的案件会被认为是高等级案件,因为这类案件可能涉及更多的利益纠纷和法律争议。

    4. 职工的需求和期望:工伤律师还需要考虑职工的需求和期望。有些职工可能对案件的结果非常关注,他们可能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获得更多的赔偿或者保护自己的权益。工伤律师会根据职工的需求和期望来评估案件的等级,以充分满足职工的合理权益。

    工伤律师选择案件等级主要是基于对案件可行性、复杂性、赔偿金额和职工需求的评估。他们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确定案件的优先级,以确保能够更好地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务。

  • DDA中值微分法
    DDA中值微分法

    去进行工伤鉴定既可以选择请律师,也可以自已申请。

    从专业角度时间效率等方面有区别,但结果是一样的。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第八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1、《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2、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

    3、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4、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扩展资料:

    工伤鉴定程序

    1、因工伤残职工在医疗终结后应携带资料到当地社保机构申请伤残等级评定。

    2、鉴定者携带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残诊断证明,如:病历、出院证明、CT片、化验单、心电图等相关诊断材料及《职工伤病残劳动鉴定审批表》于每周一、二、三、五来做鉴定。

    3、鉴定办对鉴定者携带的材料由专家确认后,交纳200元鉴定费。如材料不全,由我办出据委托诊断后,再来鉴定。

    4、鉴定办于每周四定期召开鉴定会,做出等级或并予以公布。

    5、鉴定材料收下登记之日起15日后,由单位劳资人员前来领取鉴定结果及所收全部材料。

  • 九分v有
    九分v有

    如何打官司:

    一、什么情况下所受的伤害属于工伤

    根据国家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职工由于下列情形负伤、致残、死亡的,应认定为工伤:(1)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者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的。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利益的工作的;(2)经本单位负责人安排或者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试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进工作的;(3)在生产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病的;(4)在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5)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6)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的;(7)因公、因战致残的军人复员转业到企业后旧伤复发的;(8)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者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者失踪的,或者因突发性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9)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的;(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职工因犯罪或违法、自杀或自残、斗殴、酗酒、蓄意违章等情形造成负伤、致残、死亡的,不应认定为工伤。

    二、如何进行工伤申报和工伤保险待遇申请

    工伤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或者职业病确认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如果企业不按规定提出工伤报告,工伤受害人或者其家属及工会组织代表工伤职工可以直接向劳动行政部门反映情况,由劳动行政部门调查核实后,责令企业提出工伤报告。

    工伤职工或者其家属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申请期限可以延长至30日。工伤职工或亲属没有可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由本企业工会组织代表职工提出申请。

    三、工伤认定和工伤评残

    劳动行政部门接到企业的工伤报告或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后,应当进行调查取证,并在7日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特殊情况不得超过30日。认定工伤的资料主要有指定医院或医疗机构的工伤诊断书、企业工伤报告等。

    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后,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期间治愈或者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或者医疗期满仍不能工作的,可以向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和护理依赖程度等级鉴定。劳动鉴定委员会应当按照国家制定的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对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的职工伤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护理依赖程度进行等级鉴定。工伤残标准共分为一级至十级。

    四、评定工伤的待遇

    职工因工伤或职业病所需住院费、医疗费、药费、就医路费全额报销;需住院治疗的,按当地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三分之二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批准转外地治疗的,所需交通、住宿费用按照本企业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在工资、工伤津贴、伤残抚恤金、补助金等方面分别享受法律规定的不同待遇。受害人及其亲属可以凭据工伤决定和伤残等级鉴定,要求用人单位根据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赔偿,用人单位和受害人可以在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协商解决。用人单位不能以劳动者因工伤不能从事原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五、发生争议时怎么办?

    工伤职工及其亲属在申报工伤、处理工伤保险待遇和要求赔偿时,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不经调解而直接申请仲裁。要求仲裁的,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出书面申请。劳动争议当事人对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 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劳动争议未经仲裁程序的,当事人不得直接向法院起诉。

    如何请律师:

    最好找精通这方面的律师,方便自己。最大程度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汇法网上有律师律所介绍,上面可以检索到

    每位律师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律师曾经在各领域的案例,

    经常去的法院等信息。

    您可以根据地区检索到,可以方便准确地匹配您的需求。

    如图所示:

  • 普通人
    普通人

    法律分析:1,律师收费标准会根据不同的案件难易程度,标的额大小,甚至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来收取,一般来说当地律协是会有一个标准的。

    2,律师收费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付费,即委托前就谈好固定价格,并支付,第二种是风险代理,即按照胜诉的程度来支付标的额的比例。第一种来说适用案件相对简单的案件,这个固定的比例会比较低,百分之几,第二种的话就会比较高,因为律师是在承担风险,甚至可能达到30%。

    3,具体的费用确定,要看去跟律师谈的。申请工伤鉴定,确认伤残等级后是确认赔偿的基础。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 以震聪
    以震聪

    1.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是否聘请律师差别不大。

    2.首先要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这是所有问题的前提,不申请工伤认定,就无法通过工伤获得赔偿,如果单位不申请的话,职工个人就必须在受伤之日起一年内申请;

    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之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4.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之规定,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如单位不给职工申请的,工伤职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自己到单位所在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5.根据《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第八条之规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二)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

    (三)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四)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6.因各地在具体操作上可能会存在差异,建议在办理前拨打12333咨询一下当地人社局。

相关推荐

更多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